德国战略,从1943年开始

从1942年底开始,德国战略的每一个特征都是由希特勒决定的,唯一的目的是保护德国控制下的很大一块地区——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非的部分地区——不受苏联未来对欧洲的冲击东部战线反对未来的英美同盟进攻南部和西部前线。德国人模糊地希望协约国在如此昂贵的任务面前退缩,或者“不自然的”联盟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共产主义在取得胜利之前就会解体,这让他们感到失望,所以希特勒按照他的格言“德国要么成为世界强国,要么根本就不是世界强国”,有意识地决心主持德意志民族的衰落。他下达了不可动摇的命令,要求全军在战术上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坚守阵地,在任何情况下都禁止投降。这一战略在1941年至1942年苏联冬季反攻期间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溃败,但到1943年,这一战略在东线截然不同的军事环境中是行不通的,那时德国人根本缺乏足够的军队来抵御数量多得多的苏军,以保卫一条极其漫长的战线。(1943年12月,300万德军在那里遭到了550万苏军的抵抗。)

保留军队的策略静止的对希特勒来说更容易,因为他对他的将军们取得了完全的优势,他们与希特勒争论只是冒着失去指挥权或更糟的风险。各个集团军和集团军的指挥权经常发生变动,结果在1943年至1944年期间,大多数与德国过去的胜利有关的有才能的指挥官都被撤职了,总部所有被怀疑持批评态度的人都被噤声了。

从1943年末开始,希特勒的战略——从政治角度来看,大多数西方历史学家仍然无法理解——是以牺牲东线的军队为代价,加强在西欧的德国军队。鉴于英美同盟的危险。对西欧的入侵迫在眉睫的到1944年初,在希特勒看来,失去部分东部征服地的损失显然不那么严重了。希特勒继续坚持战争的首要地位战争在1944年6月盟军入侵法国北部后,他的军队在西部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以遏制盟军的桥头堡诺曼底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希特勒接受了苏联夏季攻势(1944年6月开始)在东线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事实红军再过几个星期就到了维斯瓦河和边界东普鲁士.但西线也在几周内崩溃,随后盟军向德国西部边境推进。然后,仍然坚持根据他的指导原则,希特勒在西线集结了他在那里的所有剩余部队,并试图将英国人和美国人击退,这就是所谓的战争突出部之战.这次战役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意味着德国最后的有战斗力的部队被用于西线,而红军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东部的剩余德军,他们重新开始在德国东部边境前进,并到达了奥得河河1945年1月底

东线(1943年10月- 1944年4月

到1943年10月第一个星期结束时,红军已经在河右岸建立了几个桥头堡第聂伯河河.然后,当将军N.F. Vatutin德军对基辅的进攻引起了德军的注意,将军伊凡·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突然从克雷门楚格桥头堡(基辅和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之间的下游一半以上)向前推进,如果不是曼施坦因及时阻止苏军的前进,第聂伯河大转弯处向南的德军将被孤立。到11月初,红军也到达了第聂伯河口,在克里米亚的德军被孤立了。基辅在接下来的12天里,位于日托米尔以西80英里的日托米尔和日托米尔以北的科罗斯滕也陷落了。然而,在更北的地方,德军已经从斯摩棱斯克撤退到覆盖第聂伯河上游的防线,在1943年最后一个季度,他们毫不费力地击退了苏联向明斯克发起的五次意料之中的进攻。

1944年1月4日,瓦图廷的部队从日托米尔-科罗斯滕地区向西推进,越过战前的波兰边境,虽然德军从侧翼发动了另一次进攻,但从相邻一个月后,他们到达了再往西100英里的卢茨克。与此同时,瓦图廷的左翼向南转向,与科涅夫的右翼汇合,因此,在基辅以南第聂伯河线附近的科尔松附近,德军被包围了10个师。德国人徒劳地试图挽救这10个师,不得不放弃位于第聂伯河弯曲处、拥有宝贵锰矿的尼科波尔。

1944年3月,红军发动了三次进攻:茹科夫他继承了瓦图廷的命令,向西南方向的塔尔诺波尔进发,在南部的上游地区包抄德军Bug河.一般Rodion Yakovlevich Malinovsky在南方,从第聂伯河的河口越过后者的河口前进;在他们中间,科涅夫越过了布格河的中部,到达了前面70英里的德涅斯特河,成功地渡过了河。朱可夫已经越过了上层普鲁特河科涅夫威胁着亚基亚河的摩尔达维亚地区喀尔巴阡山脉是红军和匈牙利平原之间仅存的天然屏障德军占领匈牙利3月20日,由于希特勒怀疑匈牙利摄政王上将米克罗斯Horthy,可能抵抗不了红军来了最大限度

德军从南部Lwów地区反击波兰四月初对朱可夫扩大的侧翼的进攻,不仅结束了后者对穿过喀尔巴阡山脉的鞑靼(亚布洛尼茨基)山口的过于仓促的压力,而且使一些受到红军三月行动威胁的德军得以撤退。科涅夫也被拦在雅伊伊面前;但他的左路沿着德涅斯特河向南转向,与马里诺夫斯基在敖德萨的驱车会合。那个大港口于4月10日落入红军之手。5月9日,在克里米亚的德国人放弃了塞瓦斯托波尔,因为他们被来自地峡北部大陆和刻赤海峡东部的苏联夹击。

在东线的北端,1944年1月苏联发动进攻,随后德国有序地从长期被围困的边缘撤退列宁格勒更短的一条线将五大湖开发到更远的南方。撤退是有益的但牺牲了与德国的土地联系芬兰人他们现在发现自己的境况并不比1939-40年更好。芬兰在1944年2月寻求停战协议苏联但后者的条件被证明是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