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语言
虽然英语虽然不是澳大利亚的官方语言,但它实际上是澳大利亚的国家语言,几乎被普遍使用。然而,有数百个土著语言尽管自1950年以来,许多语言已经灭绝,而且大多数幸存下来的语言的使用者很少。马布亚格语,在西方使用托雷斯海峡群岛,以及西部沙漠大约有8000名和4000名土著居民使用澳大利亚的语言,大约有5万名土著居民仍然对一门澳大利亚语言有所了解。(如欲详细讨论,看到澳大利亚土著语言)。澳大利亚也使用移民群体的语言,最著名的是汉语、意大利语和希腊语。
宗教
记录的宗教依从性大致反映了移民的背景。在早期殖民时代以来的每一次人口普查中,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自称是基督徒,主要是圣公会教徒和罗马天主教徒,但简单的物质主义已经变得比基督教更有影响力。的数量罗马天主教徒在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圣公会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圣公会的人数。在21世纪初,超过一半的澳大利亚人认为自己是基督徒;大约四分之一是罗马天主教徒,五分之一是圣公会教徒。其他新教教派(特别是联合教会、长老会和改革宗)的比例较小,还有犹太人和印度教徒的小群体。东正教基督徒、穆斯林和佛教徒的比例在20世纪后期急剧增加。近十分之三的澳大利亚人宣称没有宗教信仰。与欧洲定居者相比,传统的土著居民社区是强烈的精神。在那里,宗教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协调的主题是土地和人之间持续的联系。
人口趋势
自殖民时代开始以来,人口辩论一直是一个长期的事件,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参与者。19世纪中期以后,人口增长经常被作为衡量经济成功和环境的指标适应而亚洲数百万人口的邻近加剧了国家的不安全感。19世纪50年代淘金热期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来到澳大利亚,随后又招募了大量华人南海岛民在昆士兰19世纪后期的甘蔗种植园,引发了对劳动力竞争的担忧,并影响了崛起的民族主义者情绪.
白澳政策
为了应对中国移民的涌入,1901年的《移民限制法案》(“白澳”政策)旨在排除所有非英国或欧洲血统的人进入澳大利亚国家.这项法律旨在防止稀释澳大利亚的盎格鲁-凯尔特文化遗产,也就是说,支持一个独立的概念均匀纯粹由“白人”人口组成的国家。根据这项立法,希望在澳大利亚定居的移民必须通过一项用英语或欧洲语言进行的听写测试。因此,这给亚洲移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到20世纪40年代末,亚裔人口仅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0.21%左右。尽管这一政策既没有成效,又带有歧视性,但它将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混合在一起,使其更具吸引力情绪宣称澳大利亚“广阔的空旷地带”的“人口容量”为1亿至5亿。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地理学家格里菲斯·泰勒(Griffith Taylor)认为,澳大利亚有严格的环境限制,到20世纪末,澳大利亚的人口将限制在大约2000万。泰勒受到诽谤,最终被驱逐出澳大利亚,但他的“环境决定论就像他那非凡的预言一样,这句话被人们铭记,尤其是因为澳大利亚的人口才接近这个数字基准在21世纪初。
“要么繁衍,要么灭亡”
澳大利亚人口稀少的爆发前二战期间在战争中死亡约4万人后,数量进一步减少。1939年至1945年期间,战时人口年增长率平均为低1%,移民带来的增长尤其低。战争期间出现的严重劳动力短缺以及重建和工业化国家对熟练工人的需求是战后政府移民政策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播共产主义日本占领的战时威胁使澳大利亚产生了恐惧,并加强了对更大国防力量的需求。此外,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经济的大幅增长对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这使得首相本Chifley回顾移民政策。为了确保国家免受未来入侵的可能性,并改善战后紧张的经济,大规模的移民计划被认为是增加国家人口的必要条件。澳大利亚第一个移民部成立于1945年,移民部长亚瑟·考威尔(Arthur Calwell)敦促澳大利亚人“要么移民,要么灭亡”。
一开始,联邦政府更倾向于保持英国和爱尔兰移民的高比率,这受到了“带出一个英国人”运动的鼓励。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英国这个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配额.为了进一步增加人口,澳大利亚政府与其他因战争而满目疮痍的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谈判了“协助移民”和“私人赞助”协议。来自东欧国家的人,这些国家曾被苏联入侵苏联或以其他方式并入苏联(包括波兰,南斯拉夫,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美国、乌克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逃离了混乱和迫害。1947年,澳大利亚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谈判达成协议国际难民组织(IRO)每年至少安置12,000名来自苏联集团国家的流离失所者。
战后的第一波和第二波移民潮
到1953年,在大规模流离失所者重新安置计划下,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帮助了超过17万难民迁移到澳大利亚。这是战后的第一波非英国欧洲移民潮。抵达澳大利亚后,他们被安置在临时营地、接待和培训中心、收容中心或工人宿舍,在那里他们得到政府的食物和援助。这些饱受战争摧残的难民被教授英语,并接受职业培训。为了换取他们在澳大利亚的自由通行和重新定居,他们必须承诺签订一份为期两年的工作合同,从事澳大利亚政府指定的任何工作。这些难民中的大多数被送到偏远的农村地区从事无技能的劳动,包括修建和维护铁路和公路,在矿山工作,收割甘蔗水果采摘,以及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作。
第二波移民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主要是为了寻找工作和更好的生活方式。从1952年到1962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谈判达成了一系列移民协议,提供了一项帮助移民的计划符合条件的移民几乎可以免费通行,条件是提供两年的劳动力。这些移民大多来自欧洲国家,主要是荷兰和意大利1951年;奥地利,比利时,西德,希腊,西班牙1952年;而且瑞士,丹麦,挪威,瑞典而且芬兰在1954年。1954年至1965年期间,大批南欧移民来到欧洲。其中大多数是年轻的单身男子,他们被招募来为大规模生产提供急需的劳动力公共工程程序,例如雪山水电方案。其他人则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作,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增长,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巨大。农业工业也雇用了相当多的移民,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工作的南欧人,他们开发了果园和甘蔗田。不同部门的移民完成的工作对澳大利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经济增长.许多行业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尤其是建筑业和制造业,它们开始依赖移民工人,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劳动力出生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