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大楼布局及设计

乘客需求

随着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增加,客运站成为机场更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最大的设施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小型机场,客运航站楼的投资可能不到总投资的10%,但在大型机场终端通常占基础设施投资的70%以上。最终采用的设计主要取决于要服务的客运量和所涉及的乘客类型。

乘客通常分为商务或休闲、定期或包机、始发或目的地、转机或过境。商务旅客倾向于支付高得多的票价,而航空公司通常希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这类客流。位于希斯罗机场例如,伦敦附近的一家航空公司就以极高的空间和装饰标准设计,以吸引这类乘客。计划和租船的乘客与此同时,他们的需求往往大不相同终端,特别是在办理入住手续和提供场地时运输帕尔马机场,在西班牙的马略卡岛,有一个陆侧,旨在容纳大量包机游客到达和离开机场公共汽车

有些机场有很高比例的乘客是这两种人过境机场(即继续同一航班)或转乘另一个航班。在哈茨菲尔德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在乔治亚州和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例如,三分之二的乘客会转乘其他航班,不会去机场所在的城市。这些乘客有特殊需求,但通常只在航站楼的空侧。不需要提供停车场或地面运输到城市为这样的乘客;然而,他们将需要过境休息室和其他区域,如过境值机柜台。

接收大量转机和过境旅客的机场被称为冲模机场。在枢纽,飞机成群结队地到达,乘客在这些波到达地面期间在飞机之间换乘。通过使用“中心辐射型”网络在美国,航空公司能够提高飞机的载客率,并为乘客提供更频繁的出发航班,但代价是在枢纽换乘不方便。

终端设计

开放式围裙和线性设计

最古老和最简单的客运航站楼的布局是开放的围裙设计中,飞机在其中停放围裙立即相邻到达候机楼后,乘客可以通过移动台阶穿过停机坪登机。通常情况下,飞机在自己的动力下进出停车位置。然而,随着机场的发展,让大量乘客在停机坪上行走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将终端设计为线性这是一个概念,飞机将停在航站楼附近的登机口。通常,空中桥用于在候机楼和飞机之间直接运送乘客。的限制线性概念通常是建筑所需的长尺寸;这可能意味着转移乘客需要很长的步行距离,以及与建筑操作相关的其他并发症。在实践中,建筑长度往往限制在大约800米(2650英尺)。线性设计的例子出现在堪萨斯城国际机场在美国密苏里州,慕尼黑机场在德国,以及戴高乐机场附近巴黎

码头及卫星设计

如果一座建筑必须为更多的飞机门提供服务,则码头概念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发现非常有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在德国和斯希波尔机场阿姆斯特丹附近仍在使用这种终点站。20世纪70年代末,芝加哥的码头设计奥黑尔和亚特兰大的Hartsfield每年成功处理超过4500万人次的旅客,主要是国内旅客。然而,随着登机门数量的增加,乘客在码头式航站楼内旅行的距离可能会变得非常长,乘客流通量变得非常大,航站楼本身也会变得不舒服和不吸引人使用。为了缩短步行距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航站楼被设计在卫星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乘客是由某种形式的自动人员搬运车或自动列车运送到卫星上的。一些卫星设计非常成功,例如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和坦帕,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概念已经失宠了,因为发现很难适应飞机尺寸的变化和浪费的停机坪空间。洛杉矶国际机场最初,它所有的飞机都在卫星建筑中服役,但在20世纪80年代,所有的卫星都在卫星建筑中服役转换到码头结构。

运输机的设计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运输机的概念作为一种减少飞机在停机坪上机动的方法而出现,并消除了乘客为了进入或离开飞机而爬上爬下楼梯的需要。这个概念源自于更古老的设计(比如米兰利纳特的设计,那里使用的是普通的停机坪巴士),乘客被一辆专门的运输车直接送到飞机上。移动休息室用于杜勒斯国际机场在华盛顿特区附近,在吉达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的机身可以根据航站楼地板和飞机基座的确切高度进行升降。然而,乘客装卸时间被延长,造成转变延误和飞机更有可能被沉重的休息室损坏。由于这些原因,这种设计既不受乘客欢迎,也不受航空公司欢迎。

远程码头设计

这个偏远的码头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亚特兰大的哈茨菲尔德引入。在这个概念中,乘客被自动人流器带到一个偏远的码头,在那里以传统的方式上船或下船。事实证明,该系统在处理中转旅客方面非常有效,但由于航站楼布局距离较远,需要使用复杂的人流运输系统。终端的设计在伦敦附近的斯坦斯特德机场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