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利润最大化

刚才推导出的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是解决第二级问题的关键,确定了最盈利水平在给定的工厂生产的产量。唯一额外的基准需要的是价格比如说产品p0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最有利可图的产量。如果任何给定产出的边际成本(y)低于价格,销售收入如果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甚至多增加几个单位),将会增加超过成本;利润将会上升。相反,如果边际成本大于价格,则通过减少至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来增加利润。由此可知,MC(y) =p0.这是第二个基本发现:对于任何价格,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都会生产并提供其所需要的数量边际成本等于价格。

这一结论显示在图3.针对这个价格,p0如图所示,公司将提供数量y*由的值给出yMC曲线的纵坐标等于价格。如果一个表示相应的平均可变成本,单位净收入将等于p0-一个,而收入超过可变成本的总额为y* (p0-一个),以图示的阴影矩形表示。

边际成本与价格

结论边际成本趋于与价格相等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表明了一个公司的产出量是如何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的。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公司将通过不生产任何东西来“减少损失”。在任何更高的市场价格上,企业都会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该价格的数量。因此,企业对任何价格的反应所生产的数量可以在图3通过阅读边际成本曲线,因此我们称边际成本曲线为短期供给曲线对公司来说。

一种产品的短期供给曲线——也就是所有生产这种产品的公司根据任何市场价格所生产的总量——立即出现,并被视为该行业所有公司的短期供给曲线(或边际成本曲线,除非价格低于某些公司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底部)的和。这条曲线对于经济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与需求曲线对于产品来说,它决定了其市场价格商品以及将要生产和购买的数量。

然而,必须注意一个陷阱。在对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进行演示时,假设要素价格是固定的。虽然这对单个公司来说是足够公平的,但事实是,如果所有公司一起试图增加产量以应对产品价格的上涨,他们很可能会哄抬部分或全部产品的价格生产要素他们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的产品供给曲线将夸大产量的增长引起通过价格的上涨。因此,需要一种更复杂的供给曲线,将要素价格的诱导变化纳入其中。此类曲线在本学科的标准文献中进行了讨论。

边际产量

现在有可能推导出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这是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为此,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被定义为在所有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多使用一种要素所能增加的产出。在代数上,它可以表示为给定数量的因子与当该因子增加一个单位时的乘积之间的差值。因此,如果国会议员1x1表示因子1的边际产量x1于是,单位被雇佣了国会议员1x1) =fx1+ 1,x2……,xnk) - - -fx1x2……,xnk).边际产量与以前确定的边际替代率密切相关。如果增加一个单位因子1将使产量增加f1单位,例如,用1/就可以得到多一个单位的产出f1更多单位的因子1。同理,如果因子2的边际积是f2,则因子2的使用量每减少1/,产量就会下降一个单位f2单位。因此输出将保持不变,一个很好的近似,如果1/f1因子1的单位被用来代替1/f2因子2的单位。因此,边际替代率是f2/f1,即两个因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已经证明,边际替代率也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因此可以得出,要素的价格(或工资)与它们的边际产量成正比。

这是史上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之一经济学.简单重申一下: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其边际产品成比例。这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股本但这仅仅是商人努力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的结果。

此外,各要素的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密切相关,因此也与产品价格密切相关。因为如果多使用一个单位的因子1,产出就会增加国会议员1x1)单位和可变成本p1;所以额外生产单位的边际成本将是p1/国会议员1x1).同样地,如果使用额外的因子2单位来获得额外的产出,则边际成本为p2/国会议员2x2).但是,如上所示,这两个数字是相同的;哪个因素是用来增加产量的,边际成本会是多少p/ MPx),而且,公司会选择它的产出水平,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p0

因此已经确定p1p0国会议员1x1),p2p0国会议员2x2),…,或者每个因素的价格是产品的价格乘以它的边际产量,即它的边际产量的价值。这也是收入分配的基本定理,也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其逻辑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如果任何要素的平等被违反,商人可以通过雇佣该要素的单位或解雇他们来增加他的利润,直到满足平等,商人大概会这样做。

上文所概述的短期生产决策理论,关于企业对其生产的商品和所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的反应,得出了两个(在整个经济学领域具有根本重要性的)结论:(1)企业将生产其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的产品数量;(2)它将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其数量使所生产商品的价格乘以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单位要素的成本。第一个解释了一个经济体中生产的商品的供给曲线。虽然结论是在上下文对于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的公司,它们显然适用于一般情况。